布隆视频,布隆视频教学
非洲布隆迪的盛夏酷热难耐,但是当地人却是在金灿灿的稻田中弯腰起身,忙碌个不停。 当地人用手抹去额头上的汗珠后,将身边的水递给中国专家,然后再用自己的大手搂住他们,彼此称兄道弟,对着对方大笑不止,笑容真诚而毫无虚假。 非洲当地人和中国专家们一起望着那一株株弯着腰、低着头的稻穗,感受着秋风拂过脸庞,不禁热泪盈眶——娉婷袅娜的稻穗竟然出现在了被英国人称之为“绝对荒地”的布隆迪,他们一起打破了布隆迪“万年不产粮”的魔咒! 当布隆迪人手捧着白花花的大米时,英国媒体也不禁赞叹道:中国人太厉害了! 没错,中国人在粮食问题上值得骄傲: 2020年,中国解决了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7亿多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中国不仅解决了国内的温饱问题,还紧紧地拉着非洲兄弟的手,一起脱困脱贫。 那么,布隆迪的农业生产状况到底如何?被誉为“稻田里的守望者”的中国专家又是如何打破“万年不产粮”的魔咒的呢? 一、饥饿的布隆迪人,毅然奔赴的中国专家非洲有富饶的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但由于缺乏政治稳定、长期受到西方列强的经济封锁,非洲经济发展受到遏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大多数国家粮食长期不能自给。 因此长期以来,非洲都是全球农业援助的重点关照对象。 2014至2015年度,非洲国家进口粮食约0.6亿吨,2016年,非洲粮食产量约1.6亿吨,产量加上进口量,非洲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年220公斤。 目前,无偿粮食援助占非洲粮食进口量的约10%,如果没有根本性的技术革命,未来非洲进口粮食量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农业展望》显示,202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进口比例可达近25%,并将地处东非的布隆迪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2008年,布隆迪人均稻谷量不到5公斤,水稻就是当地人眼中的奢侈品。 布隆迪全国农用耕地面积约2.35万平方公里。以小农耕作为主,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低,灌溉等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技术和灌溉工程受限,当地的水稻种植几乎完全依赖自然降水,也就是“看天吃饭”,有雨水那就能勉强糊口,没有雨水就等着下雨。 走在布隆迪的街头,饥肠辘辘的当地人有的趴伏在地上,用自己的手掌挡住刺眼的阳光,实在饿极了,才敢喝上一口水填填肚子。 由于持续多年的干旱,布隆迪地下水位继续下降,几千口水井干涸,庄稼歉收和牲畜死亡已经不再是新闻,人被饿死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2008年,布隆迪的布班扎省有数百名老百姓被饿死,当地老百姓只能吃树叶和虫子果腹。饥荒的爆发迫使南苏丹不少人逃往刚果、坦桑尼亚等邻国避难。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当地人大多已对饥饿逆来顺受,没钱的人在当地干坐等死,有钱人移民他国。 这些“嗷嗷待哺”的布隆迪人不相信自己脚下的土地能种出粮食,他们把自己的农田称为“万年荒地”。 粮食短缺带来的不仅仅是饥饿,还使得当地的公共卫生水平急剧下降。17个省级行政区中,有14个已经超过15%的紧急救援警戒线,面临急性营养不良。 在受饥荒影响最严重的恩戈齐,粮食被当作一种“武器”来使用,当地人封锁道路,逼迫过路人用粮食当“过路费”。 当地人有时甚至故意拦截援助车辆,杀害救援人员,阻断联合国的粮食援助,人道主义援助在帮助遭受饥荒的地区难有作为。 困顿于饥饿的平民失去所有的生存手段,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完全靠外部援助生存。有不少国家都曾派遣农业专家支援当地的农业建设,但都是无疾而终。 尽管各国失利连连,但是在2009年,中国政府毅然派出了高级农业专家组,奔赴布隆迪开展农业援助。 英国媒体揶揄道,中国人又要去逞威风了,可不要打了自己的脸。 如今,中国援助布隆迪已经过去13年了,昔日的“万年荒地”早已布满金黄的稻穗,狠狠地打脸了英国媒体。那么,中国专家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万年荒地上长出金灿灿的稻穗中国农业专家到达布隆迪后,提纲挈领地指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光靠送粮食是不够的,要让当地人会种粮食,爱种粮食。 为了让当地人放弃“躺平”的心态,中国专家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中国教师前往布隆迪职教学院进行执教,用知识感化当地人,让他们感受知识的力量。 至2021年,项目已实施61期,中国共派遣235人次农业教师,先后在布隆迪6所院校教授了36门课程,传授了45多种实用先进技术,累计培训当地教师、学生、农技人员3000多人,为布隆迪的农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初到布隆迪的中国农业职教组就决定做一件大事——他们要为布隆迪编写首套农业教材。 从2010年起,农业职教组与布隆迪农业部、农职院等部门协作,完成了7本农业职教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 教材的出版意义重大,直接填补了布隆迪农业职教教材的历史空白。 布隆迪人将教材出版称为“里程碑”式的大事记,当地媒体把中国专家们称为“神秘东方的援助者”。在教材出版当天,布隆迪人和中国专家们载歌载舞,一醉方休。 但是,光有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毕竟实践出真知。 为了让布隆迪人得心应手地种植农作物,农业职教组教师高质量地完成了农业实践教学近300个模块,累计1万个课时。 教学内容涉及作物栽培、水稻生产、灌溉技巧等10余个专业,内容丰富,听讲的布隆迪学生都对中国教师顶礼膜拜。 据一位支援当地的教师反映,与项目对接的校领导、师生,甚至周边农民,都变得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勤快,行事作风越来越像中国人。 不过,有了教材和实践教学之后,当地人面对着眼前的荒地仍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下手。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专家组和农业职教组决定“软硬兼施”。 “软”的方面,中国专家亲自下地劳作,撰写建议书30余册; 2019年,在布隆迪农业部的帮助下,中国专家组成功向布隆迪政府申请水稻播谷器、插秧器两项专利,打破布隆迪农业专利为“零”的尴尬局面。 “硬”的方面,中国专家组累计举办8期布隆迪农业官员来华培训交流活动,推荐11名官员、教师到中国农大攻读本硕博学位。 不少在重要岗位的高级农业官员已成为“中国通”,他们知华、友华、亲华,对于中国的农业发展经验赞不绝口。 这些学成归国的“中国通”们和中国专家一起在当地展开水稻种植的实践探索,按照“一村一品”的经验模式,给当地人制定扶贫方案。 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吉航佳县林格,中国专家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亲自选种育苗,帮助当地134户农户实现增产增收,一公顷土地收获近9吨大米,人均占有水稻占有量由290公斤上升到980公斤,真正实现了“援助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看着“万年荒地”上渐渐地长出了成熟的水稻,看着不远万里来相助的中国友人,布隆迪人热泪盈眶,称中国人是真正的朋友。 2017年至2019年,农业职教组全体人员连续获得布隆迪农业部长、国务部长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世界银行首席教育专家梁晓燕女士称:“中国农业职教项目对布隆迪乃至非洲农业职教发展做出了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就连一向高傲的英国媒体也不禁称赞道:中国人太厉害了! 除了种出金灿灿的水稻外,中国专家组还深耕当地,扮演着解决粮食安全的重要角色,在诸多方面亲力亲为。 就拿种植业来说,中国专家共计种植90个示范地块,除去水稻之外,还示范种植了小麦、大麦、台麸、小米、红薯、马铃薯、高粱、豆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以及多种蔬菜。 为了让当地人提高种植效率,中国专家还把机械化种植带到了当地——微耕机耕地示范、脱粒机安装调试、水泵维修、手工面条机加工示范……中国专家几乎成为了当地人的“百宝箱”。 在中国专家的不懈努力下,“万年荒地”被彻底征服了! 在收获了白花花的大米之后,中国专家们不仅提高了布隆迪的农业生产能力,而且“以点带面”,为当地的经济与生产活动带去了更多的活力。 三、以点带面:管前管后温饱不愁在布隆迪的“万年荒地”上种出粮食后,中国专家举措频出,力争让当地人“永远不愁温饱”。 就水利方面来说,中国专家们指导修建小型水坝和设计渠道,引导稻田的灌溉工作,教会当地人“水土保持”的概念。 这一建议被当地专家奉为圭臬,他们联系当地政府进行勘测和设计工作,为稻田保持生机。 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而言,中国援助布隆迪修建了自建交以来的第一条公路,这是一条长293公里、连接三个农业区的重要公路。 在公路沿线,中国出资援助打了至少27个水井,为超过25万人提供了饮用水。 公路建成当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立大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计划,并向布隆迪提供无息贷款3.2亿美元,帮助布隆迪建立柴油发电系统,电缆遍布埃塞8个省的城镇。 中国专家们还因地制宜,针对布隆迪多山的环境提出了发展畜牧业的想法。 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医疗队进驻布隆迪的马坎巴省,在当地组织制药研究和实验室培训。 医疗队成员就草药和矿物药展开实验,开发了22种畜牧药品,帮助当地解决了虫害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路已经修好,电缆也已经铺就,畜牧业也是整装待发,中国的企业便开始进驻布隆迪,为当地带去GDP。 中地海外农业公司在布隆迪打响了中企投资布隆迪的第一枪,它充分开发当地畜牧资源,进行育肥、屠宰和深加工的一条龙开发。 在2014年,中地海外农业公司与布隆迪签订了畜牧与渔业产能合作的备忘录,辐射到刚果、坦桑尼亚等国家,为当地政府带去了大量的收入。 中国的银行也把布隆迪作为具有良好信用的国家,对布隆迪农村配电系统、农村电信和农村能源生产提供资金。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4年中埃双边贸易额为28.77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布隆迪最大的贸易伙伴。 就在一切积极向好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旱涝灾害袭击了脆弱的布隆迪。 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突袭包括布隆迪在内的非洲大部分地区,这导致粮食歉收,牧区缺少雨水。 当地人患病和死亡的比例不断上升,中国政府急人所急,促使布隆迪-吉布提铁路于2015年11月提前通车,首趟列车从吉布提向布隆迪运送了3000多吨粮食,大大缓解了当地粮食危机。 翌年,受30年来最大干旱灾害影响,非洲东部和南部地区有近100万儿童遭受严重的营养不良,中国再次向布隆迪提供了紧急粮食援助,总量为10535吨,合计价值5000万元人民币。 2020年4月,布隆迪政府称有近100万布隆迪人遭受沙漠蝗虫入侵的影响,需要紧急粮食援助,中国政府于6月专门研究制定了布隆迪蝗灾防控技术方案,帮助布隆迪度过危机。 中国倾力帮助着万里之外的布隆迪,却不索取回报,带领布隆迪人一步步地摆脱饥饿,可谓是尽显大国担当! 结语: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让7亿多人口脱离贫困,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高中等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是2008年起,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信托基金,先后捐赠1.3亿美元,以支持联合国实现“粮食安全特别计划”,这无不彰显着中国是一个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勇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 中国与布隆迪等国家的农业支援更多的是“在干中学”,这与西方“暗中索取回报”的援助“潜规则”截然不同。 中国的援助真正地实现了“民心相通”。 中国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受益的是当地的农民,通过助力“民生改善”赢得“民心相通”。 中国专家技术员坚持深入基层,一竿子插到田间地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同受援国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他们在推广农业技术的同时,更将真诚与友善带到了布隆迪。 布隆迪农民赞扬中国人“勤劳”、“友好”、“不隐瞒技术”,用中国专家技术员的名字为农机具命名,真正实现了“民心相通”。 参考资料:《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的适应性研究》 刘开强 南方农业学报 《布隆迪经济概况》 邢厚媛 国际经济合作 《布隆迪土壤基本类型性质及其改良利用》 石达金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布隆迪渔业及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王芸明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技术援助项目可持续发展探析》 付严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布隆迪总统向中国援布农业专家组组长颁发荣誉证书》 中国侨网 《中非农业合作:援助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民众》 潇湘晨报 QQ技术乐园提醒:部分教程和软件中可能含有投递者个人宣传广告/QQ/QQ群等联系方式,如涉及交易请谨慎对待! » 转载保留版权:QQ技术乐园 » 布隆视频,布隆视频教学 »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qqjsly.cn/news/3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