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技术乐园 > 足球资讯 > 柿谷光,柿谷光退役了吗

柿谷光,柿谷光退役了吗

这是头条号“懒龙说”的第74篇文章

我和很多朋友一样,最开始对于清朝的了解都是通过清装剧。在剧中总有一些聪明的好人和没那么聪明的坏人,好人总是把坏人耍的团团转,坏人总是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要说清装剧里的黄金反派第一名,那毫无疑问首推和珅和大人。和大人在各种不同的清装剧中跟各路忠臣良将都过过招,什么刘罗锅、纪晓岚之类的都曾经是和大人的对手。在这些剧中,和大人也不负众望的被这些忠臣玩弄,最终让大家开怀一笑。这可真是“铁打的和大人,流水的忠臣”啊。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后来直到我真正接触了历史记载以后,我才知道那个在各种电视剧中被各种忠臣耍的和珅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位能力出众且权势滔天的人物,而那些在电视剧中嬉笑怒骂跟和珅斗争的忠臣其实大多都选择对和珅避其锋芒,隐忍不言。刘罗锅、纪晓岚历史上并没有真的跟和珅发生过那些斗争和冲突,更别提耍的和珅团团转了。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那么,历史上难道就没有人敢于跟和珅斗争吗?其实还是有的,不过他并不是刘罗锅、纪晓岚,而是一位远远没有他俩著名的一位老陕,他就是大清朝唯一一个陕西籍状元——王杰。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王杰

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来聊聊这位“状元宰相”,看看他的那些战斗在怼和珅的第一线的岁月。

一、从天而降的状元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四月二十一日,乾隆皇帝正在阅读着由本次恩科主考官刘统勋和刘纶所呈送上来的拟定前十名的考卷,从这些卷子中,将要产生这一科的状元、榜眼以及探花。皇帝的一念好恶,将要决定这些帝国未来的栋梁今后的仕途。

在进呈这一批考卷之前,其实主考官内部是有一个排名顺序的。乾隆打开主考官推荐第一名的卷子,见上面写着名字叫赵翼,籍贯是江苏武进;第二名名叫胡高望,籍贯是浙江;第三名叫王杰,籍贯是陕西韩城。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

主考推荐第一名的这位赵翼,后来成为了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在清代文坛可以算一位巨匠级的人物。为了这次考试,他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本来在去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赵翼已经中了进士了,但是他不服气,誓要夺下状元。

由于在乾隆二十五年的科考中,状元毕玩,榜眼诸桐屿及进士赵翼三人,都是军机处的工作人员。这就让社会舆论对于军机处颇有怨言,怀疑军机处涉嫌徇私。等到了乾隆二十六年科举,主考官刘统勋和刘纶又都是军机大臣,所以军机处同事赵翼的二次参试,让二位主考官感到压力山大。为了防止二位主考官因为舆论原因压制自己,赵翼这次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文风和字体,这么一来主考就没有发现赵翼的文章。最后他们只好把拟选的前十名卷子直接呈给乾隆。

乾隆看了看考官拟定的前三甲的卷子,突然发现拟定第三名的王杰的笔迹似曾相识。原来,王杰年轻的时候曾经给陕甘总督尹继善当过一段时间幕僚,因为字写得好,经常为尹继善写奏折和公文。乾隆因为见过尹继善的奏折,所以认识这笔好字。于是将王杰第三名的卷子和第一名赵翼的卷子调换了,以王杰为第一名状元。清朝人阮元所编撰的《王文端公年谱》中这样记述这件事情:“进士呈十本,公卷拟第三。上阅至第三卷,熟视之,若素识者,以昔在尹文端公奏折内见。字体曾蒙嘉奖,且询知人品。即顾左右,谓此卷甚佳,亲拔第一。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考试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卷面,一笔好字真的能够影响你的前途的。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王杰的书法

当然,乾隆作为一国之君,选人当然不会这么草率决定。其实乾隆选择王杰作为状元,也有着其他的考量。在王杰之前,陕西只在明朝出过一位状元康海。乾隆二十六年,西北的回乱刚刚平定,整个西北经历了激烈的战事后都需要休养生息,此时如果有一位陕西的状元,就能大大激励西北士子认真读书,更能传达朝廷偃武修文的深刻寓意。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王杰的陕西籍贯要比他的一笔好字更让乾隆注意。

对此,王杰的竞争对手赵翼在《簷曝杂记·辛巳殿试》中是这样描述的:“上是日阅十卷,几二十刻。见拙卷系江南人,第二卷胡豫堂高望浙江人,且皆内阁中书,而第三卷王惺园杰则陕西籍,因召读卷大臣,先问本朝陕西曾有状元否,皆对云: 前朝有康海,本朝则未有。上因以王卷与翼互易焉。”赵翼认为乾隆因为本朝陕西没有过状元,所以给了王杰一个状元。而乾隆自己此次科考后写的御制诗《四月廿五日御殿传胪纪事》中也有云:“西人魁榜西平后,可识天心偃武时”。意思说给了西北一个状元以后,西北人应该知道朝廷“偃武”的意思了吧。

不论乾隆是何等用意,总之,天时地利人和都砸在了王杰一人的头上,王杰得到了一个从天而降的状元。乾隆也许并不知道,他这次的选择,为他的国家选择了一位真正的栋梁,这位老陕状元,永远秉持着自己的初心,在朝中万马齐喑的时刻,始终与黑暗斗争到底。

二、几度执文柄,两入紫光阁

王杰( 1725—1805) ,字伟人,号惺园、葆淳,陕西韩城庙后村人。 要评判王杰一生的功绩作为,离不开“文武”二字。在“文”的方面,他历任翰林院修撰,内阁学士,历任历任吏、兵、刑、工、礼五部侍郎, 后授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要职, 位极人臣。在“文”的方面可以说是到顶了。在“武”的方面,他曾经先后作为平定台湾、廓尔喀部的功臣两次画像紫光阁。在“武”的方面也算是可以了。下面我们就来从“文武”两方面来聊聊王杰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电视剧中的王杰

01 文:“持文柄者十二次”,帝师我都当过

王杰虽然前面我们说了,曾经当过很多要职,位极人臣。《清史稿·王杰传》中说他:“寻直南书房,属司文柄。五迁至内阁学士。三十九年,授刑部侍郎,调吏部,擢左都御史,四十八年,丁母忧,即家擢兵部尚书。”但是真正让他为天下文人敬仰的,则是他在文化教育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王杰出身比较寒微,凭借才学一朝登科入仕,这本身就是激励士子的最佳榜样,再加上他本人两袖清风,刚正不阿,更加受到朝野的一致认可。也正因为如此,乾隆才放心多次让王杰主持地方科考工作。为此,在朱珪所撰写的《东阁大学士文端王公墓志铭》中这样称赞他:“游历魁台四十年,受两朝知遇,始终无间,持文柄者十二次,人不敢干以私。”这里所谓“持文柄者十二次”指的就是王杰一生中多次主持科举考试的经历。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王杰一生四任乡试考官、三任会试正考官、四任殿试读卷官, 另外多次担任福建、浙江学政等职,如果按照古代科举的规矩,此科考上的学子奉主考官为恩师,那王杰可以说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了。清朝姚鼐所著的《惜抱轩文集》中这样称颂王杰:“所进多佳士,其于门下士相爱甚笃,然未尝少涉私,引教之必为君子而已。”指的就是王杰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

做主考官,看起来威风八面,其实责任重大。我曾经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谈谈千年以来科举考试舞弊与反舞弊的纠葛》一文中说过古代科举作弊的手段,而作为主考官的责任,首先就是要对付这些层出不穷的作弊手段,让它们无所遁形;还有最重要的,那就是要主持阅卷工作。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有做教师的读者朋友一定对阅卷这件事情感受深刻,这无疑是整个考试过程中最累的工作。作为主考官,要把所有的考生的文章全部看一遍,还要评出三六九等,点评优劣高下,这要是没点底蕴,还真难以胜任。

嘉庆六年(1801年),这一年王杰已经76岁了,他再次出任顺天府乡试主考,作为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王杰仍然坚持每天凌晨三点开始批卷,无论是水平多次的卷子他都认真在旁边用小楷写上评语,一丝不苟,毫不懈怠。这也让其他考官们甚为叹服。

王杰渊博的知识和刚正的品质,让乾隆非常赏识,因此,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正式任命王杰为上书房总师傅,教导各位皇子读书,其中就有后来继位成为嘉庆皇帝的皇十五子颙琰。王杰一下从很多考生的恩师,成为了帝师。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王杰当了帝师仍然是一丝不苟,即使是教皇子也是经常教训。据传说,有一次皇子没完成作业被王杰给罚跪了,正好被溜达过来的乾隆碰到了,乾隆心疼自己的儿子,训斥王杰道:“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意思是你教不教他将来都是要做天子的,难道你就没有君臣尊卑了吗?王杰不卑不亢的回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意思是虽然他将来是要做天子的,但是是当明君还是当昏君就得看老师的教导了。

乾隆一听这话,也没办法。碰到这样的师父还有啥好说的啊,再说你儿子就成了昏君了。乾隆只好让皇子再跪回去。由此可见,王杰可以说是现在所谓“教师惩戒权”的先行实践者了。

02 武:两次绘图入紫光阁

在武的方面,王杰也为国家立下过大功。当然,作为一位文臣他是不能上战场杀敌的,他所起到的作用主要还是在后方出谋划策以及战略规划的方面,类似参谋一类。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影视剧中的王杰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台湾叛乱被平定,王杰因为在闽浙学政任上对台湾的教化有方,以及对台湾的民俗风土的了解,为平定叛军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被列为平台功臣赐图像入紫光阁。乾隆皇帝亲自为王杰写的“颁奖词”是这么说的:“典学七闽,肃正士风,台湾民俗,颇悉心中,山海险夷,参画具通,有佐樽俎,图貌纪功。

到了第二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西北廓尔喀叛乱平定,王杰再次因为在后方的运筹帷幄和军机处置,位列平叛功臣赐图紫光阁。这一次,乾隆御制的赞词是这样写的:“司学闽疆, 台湾事晓。海洋进退,颇亦了了。短诗长纪,昼夜謄章,无暇赞策,人各用长。

遗憾的是,我们在史料中并没有找到王杰作为两次战事的功臣,实际做了什么真正有作用的行为记载。我想既然王杰能够受到绘图紫光阁这样的荣誉,一定是在战争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至于史料模糊的原因,我认为也许是因为乾隆并不喜欢臣子功劳太高。他曾多次提出“本朝无名臣”的说法,所以乾隆年间很多大臣的事迹都记载寥寥,比如刘墉的父亲刘统勋,那可是谥号“文正”的人物,作为乾隆深信的臣子,他的事迹也很模糊。

但是,功绩也许可以掩盖,但是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是无法掩盖的,王杰在历史中还是惊鸿一瞥地留下了一些痕迹。我们从史料中的另外一条记载中,还是可以管窥一些王杰的智慧的。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影视剧中的王杰

嘉庆初年,川陕地区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军却迟迟不能平定叛乱。王杰此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为嘉庆皇帝上了一篇疏,对平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清史稿·王杰传》中几乎是原封不动引用了这篇上疏。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清代的奏折

王杰在疏中,首先就直接指出了叛乱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赋税太重,官吏盘剥太盛,老百姓日子太苦。他在上疏中说:“三年之内,川、楚、秦、豫四省杀伤不下数百万······若再计亩征输,甚至分外加派,胥吏因缘勒索,艰苦情形无由上达圣主之前。”接下来他又指出了清军作战的两个弊端:一是统领不专,赏罚不明;二是吃空饷严重,打仗主要靠乡勇(就是民兵)。

那部队这个情况,怎么才能打胜仗呢?王杰认为,应该给主要参与战事的民兵“转正”,改为募兵制。这样好处很多。第一:减少叛军人数,老百姓嘛,能吃粮肯定不乐意造反。“多一为兵之人,即少一从贼之人”。第二:本地乡勇,召集也方便,地形也熟悉,有助于作战。“就近召募,则旬日可得”。第三:乡勇原来没有编制,说逃就逃,一旦成为正式军队,便于军事化管理。“乡勇势不能敌,则逃散无从惩治,召募之兵退避,则有军法。”这干脆连解决方案都给提供了。

但是有了解决方案,这费用也是个问题。王杰接下来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如谓兵多费多,独不思一万兵食十月之粮,与十万兵食一月之粮,其费相等而功可早奏也。”这意思是少派兵打不赢其实跟比多派兵一次打赢预算差不多,从经济角度来看,多派兵一次性打赢却能够早取得胜利,这无疑是更为省钱的做法,这可算是连预算问题都给嘉庆考虑到了。

这一封上疏,有问题概况,有原因剖析,有解决方案,有应对措施,甚至连节约预算都考虑到了,可以说是一份非常全面深入的报告,读完了也让我们对王杰的思维深度和犀利眼光有了一些了解。

这封上疏彻底说服了嘉庆,于是嘉庆采用了王杰的办法,很快就有了成效。终于在嘉庆三年(1798年),四川白莲教的首领王三槐就擒。为此,嘉庆还专门封赏了王杰。

三、怼天怼地怼和珅

王杰是乾隆二十六年(1760年)中的状元,在他立身朝堂十余年以后,有一个人步入了政坛,随即以火箭般的速度迅速升官,成为了整个朝野首屈一指的人物,此人就是和珅。和珅在乾隆朝中晚期依靠皇帝的宠信,在朝中营私舞弊,贪污腐败,结党营私,打击异己。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影视剧中的和珅

当时朝中大臣,很多都选择与和珅同流合污。那些不愿意与和珅为伍的,大多也惧怕和珅的威权,只好来个123木头人,闭口不言,隐忍不发。比如说当时另一位朝中重臣阿桂,那可是军功赫赫的大将军,首辅军机大臣,虽然看不惯和珅,也就只不过能做到“不与同止直庐”(《清史稿·和珅传》),意思就是不跟他一个办公室上班。这也仅仅只能做到表明一个态度而已,并不能从实质上打击和珅什么。

不过有阿桂在和珅好歹还收敛点,后来阿桂去世以后和珅更加肆无忌惮了,甚至在军机处的奏折中只写自己的名字,根本不把军机处这老几位放在眼里。也曾经有过官员敢跟和珅作对的,比如曹锡宝、尹壮图,可是他们不是被和珅整惨,就是被乾隆下狱,这几位下场在前,满朝文武简直就是万马齐喑啊。《清史稿·和珅传》中说:“无敢昌言其罪者。

然而, 在大家不敢说话的时候,王杰却始终坚持用生命怼和珅。作为一位生冷硬倔的老陕,王杰面对和珅的权势滔天,仍然能够据理力争。《清史稿·王杰传》中对此事这样记载的:“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和珅总是自己就把事定了,其他人都不敢说,但是王杰有不同想法就一定要直接怼回去,搞得和珅有时候也无可奈何。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影视剧中的王杰与和珅

除了在军机大事上怼和珅,王杰在生活中也经常不给和珅面子。《清史稿·王杰传》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和珅有一次可能是想拉近一下同僚关系,看到王杰独自坐着,就过去想跟王杰聊两句。和珅就拉起王杰的手,说了一句:“这手皮肤真好啊,又白又嫩。”我估计这也是和珅没话找话说,王杰到这会都五六十了,手再白还能白哪去。王杰不卑不亢的怼道:“王杰手虽好,但是不能要钱有啥用啊?

这话说的真是,你品,你细品。

和珅被怼的无话可说,只好就露出下图一样的微笑。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那么,和珅难道还怕一个小老头不成?他难道就没有像陷害曹锡宝、尹壮图一样陷害一下王杰吗?答案当然是有的,和珅经常在乾隆面前说王杰坏话,可是也怪了,乾隆对于和珅诬陷别人的话都信,可是唯独说王杰乾隆就是不信。所以,和珅最终也没陷害成功。清姚鼐的《惜抱轩文集》中这样评价此事:“公以大体接之,不为壮頄悻悻之事,而遇所当执,终不与和珅附。公素行无瑕疵,纯皇帝知公深,和珅虽厌公,亦不能去也。

说到这里,很多读者朋友一定也会有我当年读史时一样的疑问,凭什么别人怼和珅都不是贬官就是下狱,只有王杰能够全身而退呢?和珅在乾隆面前诬陷王杰的话,为什么乾隆就不信呢?我想,答案大概就是现在很红的一个词叫做“人设”。乾隆之所以不相信和珅的话,是因为他太了解王杰了,正如上面说的“纯皇帝知公深”,他知道王杰一定不会做出贪赃枉法的事。乾隆之所以这么了解王杰,主要是因为王杰的“人设”立的太稳了,从来没有崩塌过。

王杰:大清唯一陕西状元,数执文柄两入紫光,战斗在怼和珅第一线

王杰的“人设”是什么呢?《清史稿·王杰传》对此这样概括:“和靄近情,而持守剛正,歷事兩朝,以忠直結主知。”翻译过来大概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正廉明、正义凛然。王杰到底有多正气呢?举个例子:王杰可是做到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的重臣,又主持了那么多次科考,可是他的儿子却并没有获得多么高的功名和官位,这是为什么呢?

在清朝徐珂所著的《清稗类钞》中有这样的记载:“王文端公杰与和珅同朝······每届秋闱,先期谓众曰:‘谁荐中吾子者,吾即劾之!’子无奈,回陕,欲应本省乡试······中丞视其文可中,乃袖置己室,不发誊录。”王杰自己是军机大臣,可是每届考试都跟所有人说:“谁要是录取我儿子,我就弹劾谁!”搞得他儿子没办法只好回老家陕西参加乡试,后来王杰见到了自己儿子的卷子,干脆收起来,连阅卷都不阅了,那就更不提什么考中的事,这可是说是非常“坑儿子”的了。你说就这样连自己儿子都不让沾自己一点光的人,他能贪赃枉法?你要是乾隆你也不会信的。

后来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驾崩,很快和珅就被下狱待罪,此时已经七十多的王杰又参与了对和珅案件的审理,最终审定了和珅二十条大罪,将其抄家。才有了那句著名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话。在嘉庆亲政以后,王杰做了一年的首辅军机大臣后,因为自己年事已高最终告老还乡。王杰辞京还乡之日,嘉庆皇帝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玉鸠手杖和御制诗两首,以表器重。诗中写道:“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

嘉庆九年(1804年),王杰过八十大寿,嘉庆命陕西巡抚方维甸专程带贺诗、匾额与珍宝到韩城登门祝贺。次年正月,王杰进京谢恩,卒于京师。嘉庆帝伤心不已,追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文端,并赐银二千两,将王杰葬于韩城柿谷坡上。


王杰一生,出身贫寒,但是凭借着才学和一点点微妙的运气,成为了清朝唯一的陕西状元,在乾隆、嘉庆两朝把文官能做的各种高官做了一个遍。 历任翰林侍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又为南书房行走、经筵讲官、上书房总师傅、东阁大学士等近臣;同时多次在闽浙一带督理学政,担任各省乡试、会试考官及殿试读卷官;主管武英殿、国史馆、实录馆的典籍工作,并负责《四库全书》的编修。

但是他这个人最让我感到动容的,是他明知势力不敌却仍然要站在与和珅斗争的第一线上。当王杰说出那些反对和珅的意见的时候,他自己其实并不知道乾隆会不会信和珅的诬陷,他所能了解的就是曹锡宝、尹壮图都已经因为反对和珅而被下狱治罪了。这就是说,当王杰决定怼和珅的时候,他是怀着一颗必死的心去进行斗争的。可是即使知道可能不会有好的结局,王杰仍然决定把对抗和珅这件事情做下去。

因为他不怕,这种不怕,不是因为“无知”,不是因为有所依仗,而是因为他相信只要有更多人站在正义的一方,那些肮脏和龌龊终有一天会被荡涤。黑暗终将消散,光明必能永存!

所以,王杰敢于怼和珅,不是因为“有恃无恐”,也不是因为“无知者无畏”,而是因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王杰最终全身而退,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因为他得了善终,就忘记了他决定誓死对抗和珅的勇气。

我想,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聊这个故事的意义之所在吧。


参考文献

1、《王文端公年谱》、《簷曝杂记·辛巳殿试》、《四月廿五日御殿传胪纪事》、《清史稿·王杰传》、《东阁大学士文端王公墓志铭》、《惜抱轩文集》、《清稗类钞》等

2、《王杰年谱疏补》 孙靖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持守刚正:清代名臣王杰的仕宦生涯》 许若冰 廉政文化研究 2019年第3期

4、《陕西明清两状元》 吴根洲 教育考试 2009年第1期

5、《赵翼与王杰的状元之争——兼论清代乾隆朝的殿试阅卷制度》 潘中华 图书馆杂志 2011年第5期

QQ技术乐园提醒:部分教程和软件中可能含有投递者个人宣传广告/QQ/QQ群等联系方式,如涉及交易请谨慎对待!

» 转载保留版权:QQ技术乐园 » 柿谷光,柿谷光退役了吗

»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qqjsly.cn/news/973.html

QQ技术乐园资源网站资源来自网络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

本站非腾讯QQ官方网站 侵权删帖/违法举报/广告合作/资源投稿等事务请联系邮箱:516969467@qq.com 或 QQ516969467

QQ技术乐园,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