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十次拉,72年尼克松访华,炫耀美国原子弹能毁灭地球十次,周恩来巧妙回怼
前言 说起美国的尼克松总统,那就不得不说他来访华的事情。实际上尼克松当美国总统总共也没几年,满打满算,也就1969年到1974年不到6年的时间。但尼克松在任期间,做了2件大事,一件是访华,另一件是结束美国在越南的战争。 尼克松早年经历非常坎坷,他当过律师,参加过海军,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情况下,靠着自己逐渐走进美国政界。参政之后很快竞选为副总统,更成为美国历史中最年轻的副总统。 然而1960年,在和肯尼迪竞选总统中败北,之后有一段时间放弃从政,干回了老本行律师。直到9年之后,也就是1969年,他才成为美国总统,人生很是励志。 尼克松刚刚上任,就遇美国严重的“滞胀危机”,于是除了在美国国内实施新的经济政策之外,外交方面,尼克松也开始寻求转变。其中最重要的转变,就是探索与中国新的关系。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力排众议,以极大的勇气访问中国,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访华前的准备,毛泽东钦点三道菜,尼克松苦练用筷子 尼克松这一次访华,中美双方都诚意满满,双方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中国为了确保这次活动的万无一失,专门成立了接待组,接待组中的成员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选派。 接待组的成员回忆,周总理要求中国的接待要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总理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既然欢迎人家来,就得要热情,否则就不太礼貌了。” 中国这边成立了接待组,美国那边也派出了先遣部队,双方就这次活动的细节进行沟通。当时最大的分歧就是,在中国境内参观时,究竟是使用中国的汽车和飞机,还是使用美国的汽车和飞机。 美国的先遣部队坚持要让尼克松参观时乘坐美国的“空军一号”,连汽车都计划从美国运来尼克松习惯的座驾。针对这一点,中国接待组的负责人并不赞同,并认为这关乎中国的尊严和形象。 周总理在这件事情上态度很强硬,还表示自己会和尼克松总统乘坐同一班飞机,并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 两方人员都不愿让步,这件事陷入僵局。最终,还是尼克松决定,同意使用中国提供的飞机和汽车。为此,周总理选了红旗车作为访华时接送尼克松的座驾,并多次检查红旗车的使用和布置情况。 这可是美国总统出国访问时,第一次乘坐其他国家的飞机,很有历史跨时代意义。 总说“细节决定成败”,接待组的准备工作谨慎又繁杂,除了出行方面,美食方面也是重中之重。尼克松曾说过喜欢中国美食,确实,谁能不喜欢中国美食呢! 1949年斯大林派米高扬到中国和毛泽东会晤,米高扬就高度赞誉了中国美食,还曾说:“中国饭菜好吃,可是我们就是不会做。到时候我们派人来学习中国的菜肴,增加西餐的花样。” 尼克松这次访华更为隆重,为了在午宴上呈现地道的中国美食,钓鱼台的几位大厨师傅早早就开始筹备食材和菜色。尼克松计划2月来中国,这个时节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新鲜优质的食材很不好找,负责这方面的同志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听说尼克松喜欢海鲜,所以海鲜类的菜是少不了的,大家一致决定要做一道以鲍鱼为食材的大菜。可这个时节新鲜的鲍鱼非常难得,渔民从辽宁的长海县坐船出发,一路航行到远海,运气好碰上了迁徙的鲍鱼群,几网下去就捞了1500斤,这可是绰绰有余了。 尼克松听说了这件事,深感中国政府的友好和诚意,想着自己也应该拿出态度和诚意来。于是在美国白宫中,部分工作人员偶尔可以看到尼克松练习使用筷子,吃饭的时候也会拿筷子尝试一下。 尼克松忙完了工作,闲暇的放松时间,偶尔也会拿着筷子练习夹东西。使用筷子的练习,尼克松坚持了一个月,筷子越用越熟练,夹任何食物都不在话下。 关于午宴的情况,毛泽东还亲自找后勤工作人员了解情况,毛泽东看着列好的菜单,想了想刷刷几笔加了三道菜:牛排、烧滑水、鱼翅仔鸡。 牛排很好理解,是美国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为了体现对尼克松的关照而增加的。鱼翅仔鸡属于很有中国特色的一道菜,而且做法复杂味道鲜美,非常适合作为宴席上的菜。 烧滑水比较特殊,是一道非常小众的菜,国内很多人都不喜欢。这道菜的食材是青鱼,青鱼刺特别多,吃起来很不方便。几个大厨见毛泽东写下了这道菜,很不理解,并建议主席去掉这道菜。 毛泽东这次并没有采纳大厨的意见,而是十分坚持一定要加这道菜。大厨们就想,可能是主席有什么深意,既然主席让加,那就加上。大家还凑在一起猜想,青鱼在水中游动,动力全靠一条尾巴用力,主席或许是希望中美关系就如青鱼游动一定,可以缓步加速升温。 后来参加宴会的时候,尼克松听说这3道菜是毛泽东亲自加的,还熟练的拿着筷子吃了很多。众人见尼克松使用筷子如此熟练,还大为惊奇。为了照顾友人的习惯,桌子上为外宾们准备了刀叉,却没想到尼克松总统早就练习了使用筷子。 中美之间互相接触和试探,毛泽东和周恩来语言的魅力 美国人性格开放,有点什么成绩总喜欢拿出来炫耀。这一点在外交方面也有充分的体现。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时候,和周恩来总理谈话。基辛格先是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喜爱,接着话头一转,聊到了美国成功登月的事情。 基辛格话语中含沙射影的炫耀美国科技实力强,嘲讽中国科技落后。周恩来听到情绪却没什么波动,甚至还幽默的和基辛格开起了玩笑:“那都是老祖宗曾经踩在脚底的东西,没什么好稀奇的。” 周恩来说的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就住在月亮上。而基辛格当然不理解了,他甚至猜想,中国是不是秘密登月了呢? 周总理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巧妙地反击了基辛格的炫耀,而且还缓和了双方的气氛,最终促成了后来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坐着飞机抵达北京。这时候毛泽东刚刚做了一个手术,身体还在康复中,并没有到机场来。周恩来率领接待组来机场迎接,为了表示中国对尼克松总统的尊重,这次使用了中国最高规格的礼仪,仪仗队人数高达360人。 尼克松刚一下飞机,周总理就热情地迎了上去,两人伸出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周总理率开口寒暄:“我们的双手都跨越了太平洋。”说完双方都笑了起来。不远处的记者眼明手快,快速按动相机的快门,记录下来双方握手的美丽画面。 接着先将尼克松一行人送到了下榻的酒店,稍作休息,尼克松就先去见了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候大病初愈,在中南海丰泽园中休养,两人就在此处会晤。 毛泽东由护士扶着站起来,微笑着向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上前两步,也伸出手握住毛泽东的手,两人互相问候。之后宾主落座开始聊天,基辛格谈到在大学教书时期,曾指定班上的同学研读毛泽东的一些著作。 毛泽东聊到书本,很有兴致,谦虚地说:“我写的这些东西没什么可学的。” 尼克松也说:“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 毛泽东因病说话有些慢,但思路和表达很清晰,他说:“我没有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我们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可不喜欢这个。” 毛泽东的“这个”,大概是指中美这次会谈。 尼克松又问:“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你叫他什么?”毛泽东听了这话就笑了,还是一旁的周恩来回答了尼克松的问题:“一般地说,我们叫他们“蒋帮”,有时也叫他们匪,总之互相嘲讽是有的。” 之后几个人又聊了很多,本来考虑到毛泽东的身体情况,原计划这次谈话只有15分钟,但这么一聊就聊了1个小时。尼克松告辞的时候,毛泽东对他说:“你那本《六次危机》写得很不错。” 尼克松笑着摇摇头,还对周恩来赞叹:“他读得书太多了!” 这次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会晤就这样结束了,其实谈话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双方第一次见面,又都带着诚意,所以一切都十分愉快。 之后,尼克松访问的事情,基本都是由周恩来总理负责的。两人吃午宴的时候,还发生了历史性的一幕,尼克松帮周恩来脱去大衣,两人在餐桌上互相碰杯。 后来还有记者采访尼克松,问到了餐桌上趣事,尼克松表示:“我尊重总理,他举止优雅,对人没架子。我见到周恩来第一面,就被他的气质所折服,帮忙脱去大衣是想表达我对他个人的敬仰和尊重。” 这次国宴上,不仅仅尼克松和周恩来有交集,尼克松的夫人帕特也周恩来有交流。帕特见桌子上烟筒,烟筒上面的图案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帕特就指着图案对周总理说:“他们太可爱了!” 周总理就说:“那我送你一对。” 帕特十分惊讶,不敢置信地问:“你要送我香烟吗?” 周总理笑着解释:“不是香烟,是熊猫。”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对被送出国的熊猫,分别叫兴兴和玲玲,它们住在了美国华盛顿国家公园中,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这两只活宝的名字。 当然除了融洽和愉快的部分,尼克松这次访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波折,但都被周恩来巧妙地化解了。周恩来有两次会谈,都展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一次是会见美国代表团中的黑格先生,黑格说了一句很有迷惑性的话:“中美存在许多相同之处,美国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这个词的英语是“viability”,周恩来听到这个词眉头就皱了起来。他先让翻译重新翻译了一遍,有拿出词典自己查阅和确认,发现“viability”翻译过来确实是“生存能力”的意思。 于是周恩来直接问对面的黑格:“我想请教一下黑格先生,为什么我们的谈话中,会出现“生存能力”这样的字眼。” 黑格却并没有意识到他用词的不妥,反而颇为无所谓地说:“我的意思是,苏联在中苏边境放置了约50个师,将近百万军队。这威胁着中国的生存,美国不会坐视不管,这是霸权主义。” 周恩来不赞同黑格的话,反驳道:“中国是一个独立的政权,不需要任何国家的保护。” 黑格也严肃起来,放缓语气说:“我只是对中国的安全感到担忧罢了。” 周恩来有些生气地说:“中国的生存能力,不需要美国来关心。美国总在世界上保护别人,却不管别人愿不愿意!这难道不是另一种霸权主义吗?” 周恩来这一番话说完,黑格无言以对,只能向周恩来表示歉意,并连连说是自己用词不当。 中美之间最大的矛盾,并非这些观念上的小问题,真正的核心点是立场。这次尼克松访华,双方确实都诚意满满,但就立场问题,不可能达成共识,所以很难在两国关系上取得实际性进展。 双方就这一问题再次展开了讨论,两边立场都十分坚定,互不退让。尼克松见会谈僵持,就炫耀似的和周恩来说:“美国核武器数量众多,可以将地球毁灭十次。” 这话看似炫耀,实则是威胁。实际上中国在60年代也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只不过技术不像美国那般成熟,更不会大量地储备核武器。 周恩来听了尼克松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只是不慌不忙地回怼:“中国的核武器倒是不多,只够毁灭世界一次罢了。” 最终双方还是没有达成共识,但两国关系已经出现松动,美国表示:愿意从台湾逐步撤军,也“期望”未来中国能够实现真正统一。 周恩来的外交智慧,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了,他的语言艺术似乎怎么听也听不够。 尼克松访华的后续,卸任总统后,以平民身份访华 令人意料不到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1974年就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卸任美国总统,福特成为新的美国总统。 1976年2月21日,和四年前是同一天,尼克松带着夫人以平民的身份来中国访问。 可能尼克松也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人,时过境迁,他却恰恰选了四年前的同一天来华访问。可惜周恩来总理已经于这一年的1月逝世,尼克松没法见到老朋友了。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毛泽东身体情况也很不好,他依旧在中南海的丰泽园中会见了尼克松。 尽管尼克松已经不是总统了,但依旧受到了和总统相同的礼遇。这一次两人的会谈比第一次还要长,进行了大约1小时40分钟。中美之间的关系进展缓慢,尼克松则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展望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 尼克松见毛泽东的身体状况不好,甚至比上次见到更差,心中有些难受。但毛泽东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见到了老朋友心情很好,谈兴很足,一直让翻译翻译他们谈话的内容。 谈话的尾声,毛泽东率先端起桌上的青瓷茶杯和尼克松示意,尼克松也端起茶杯向前,两个茶杯就这样清脆的碰在一起。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以茶代酒”,毛泽东早就不喝酒了,以这样的方式来欢迎老朋友。 之后由华国锋主要负责接待尼克松,两人也进行了几次会谈,主要目的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2月29日,尼克松和夫人结束了本次来华访问,从广州乘坐飞机返回美国。 1979年,中美终于正式建交,这艰难的一步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 1993年4月,尼克松再一次来到中国访问,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访问中国,目的同样是改善中美关系。第二年的4月22日,尼克松就在纽约逝世了。 中美关系缓和是在世界大形势影响下的变化,同时也离不开所有领导人们为“破冰”做出的努力,他们永远会被铭记。 QQ技术乐园提醒:部分教程和软件中可能含有投递者个人宣传广告/QQ/QQ群等联系方式,如涉及交易请谨慎对待! » 转载保留版权:QQ技术乐园 » 美国十次拉,72年尼克松访华,炫耀美国原子弹能毁灭地球十次,周恩来巧妙回怼 »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qqjsly.cn/rmsj/4070.html |